肥胖症的分级与针对性干预
通过上期专稿,大家对肥胖症的内涵和常规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期我们继续深入了解一下肥胖症的分级以及如何根据肥胖症级别的不同进行针对性干预。
|你知道吗?|
从医学角度,肥胖有3个等级
医学上常常依据肥胖对身体影响程度的不同,把肥胖分为0级、1级和2级三个级别,其中0级肥胖,一般指的是BMI≥30kg/m2, 并且无肥胖相关并发症;1级肥胖一般是指BMI≥25kg/m2,伴有1个及以上肥胖相关轻至中度并发症;2级肥胖BMI≥25kg/m2,伴有1个及以上肥胖相关严重并发症。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为例,如果肥胖症患者无肝脏脂肪变性,那该肥胖属于0级;
若肥胖症患者有肝脏脂肪变性但未发展到肝炎或者肝纤维化,则该肥胖属于1级;一旦肥胖症患者出现脂肪性肝炎,就已经升至2级肥胖。
|对于不同级别的肥胖|
该如何采取针对性干预
对于简单的超重和0级肥胖患者,由于不合并肥胖相关并发症,所以这类肥胖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肥胖”,干预目标以控制体重进一步增长及并发症发生为主,通常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行为以及适度运动达到干预目标。
对于1级肥胖患者,干预以控制肥胖并发症的进展为目的,并且需要将体重降低3%~10%。目前临床上有效的干预方法包括强化生活方式管理、严格控制能量摄入。对于BMI≥27kg/m2的1级肥胖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减重药物干预。
对于2级肥胖患者,需要降低体重幅度≥10%才能达到有效治疗肥胖相关并发症的目的。在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基础上, BMI在35~39.9 kg/m2且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或者BMI≥27kg/m2的患者可以考虑减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