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年薪这条线,在一线大城市足以吃穿无忧,但是住行依然尴尬,买个房子更加是一夜回到赤贫。我跟一些朋友讨论起来,大家都说,年薪50万是一条线,年薪100万又是一条线,年薪1000万,那是相当难突破的境界。
活生生的金字塔,瓶颈无处不在。
我也琢磨了很久,这种现象到底是为什么。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一、“被动成长”到30岁,你再也没有增量价值
我说句不好听的话,大部分人都知道“三十而立”,却根本不知道立的到底是什么。
从毕业到30岁,大部分人都是在“被动成长”——被事情带着、被boss逼着、被deadline拖着往前走。
“被动成长”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 没有目标:boss每天吩咐的事情就是目标;
- 疲惫不堪:应对完大老板,还要应付小老板,需求错综复杂忙到炸裂;
- 累觉不爱:每天就是执行、执行、执行,回到家只想“北京瘫”;
- 懒得思考:每天把事情做完就不错了,还要我想为什么要做?
- 陷于比较:隔壁老王的工资居然比我高?不行,我得赶上!
你的工作已经到了熟手的最高级,却突然到了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阶段:前有竞争者盯着你上位,后有95后准备把你拍死在沙滩上。
这个时候,你的价值就到了一个临界点。
二、升职加薪要排队,降维跳槽有风险
也许你会说,我还是可以升职的啊,再不然,降维跳槽吧——大企业不需要我,但小企业很渴求。
首先我想说升职这件事并不是必然现象,一个人并不是努力就一定可以升职。
实际一点讲,你要靠的不但是能力,而是空缺。
通常在一个公司里面,升到经理级别基本上就到了顶点,因为上面的总监位置大概就只有1个,这叫稀缺资源。
他不走、更不给你表现机会的话,那你估计就只能乖乖等着,浪费一年又一年的青春。
那跳槽吧,从大公司跑到小企业,从国企外企跑到民企,从大民企跑到创业公司。这些都是大部分人降维突破天花板的路径。
然而现在大部分的跳槽都存在一个天然的思维误区:你需要我,所以拿高薪是理所当然。
是的,需要你,但是老板的眼光会更加挑剔。
在小企业、民企、创业公司,老板更重视的是你新创造的价值是不是到位。
因为一个超过50万年薪的人,在小公司眼里已经是个重大的“投资”。
全公司都是跟老板一起打拼起来、拿着十来二十万年薪的老人。
你来了要是做不了中流砥柱,还一天到晚给他提出一些带着大公司病的破主意,民兵和空降兵的矛盾瞬间就会让他动摇。
所以跳槽有风险,降维有委屈,受不了的话,大部分人只好再回原来的轨道上,老老实实拿个3-5万月薪。
这个顶点值,的确并不容易简单地去捅破。
一个人的发展曲线,基本相当于他的学习曲线。从20-30岁的高歌猛进,到了30岁之后,就变得变数莫测。
往上走,每一步都要咬紧牙关,竭尽全力。
三、突破天花板的正解
总结下来,一个人要突破50万年薪这个瓶颈,无非就是这几个要素:
跟对老板
众所周知,咪蒙的助理已经月薪5万了,在很多大公司都已经是总监级别水平。
实际上,她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跟对了老板。要不,其他在传统媒体挣扎着的哪怕总监,也只能是拿着比她少的薪水,干着差不多的活。
说白了,公司赚钱,你跟着赚钱。老板是带你打胜仗的明君,你也会是名满天下的名将。
在这里,选对行业,跟对老板,找对赛道,绝对算得上一种过人的能力。
创造溢价
能提升你个人或者公司价值的事情,是创新。
百度花了1个亿收购李叫兽的公司,貌似只是收购了一个高度专业的营销团队,实质是,李彦宏内心无非是想收购一条能激发创新的鲶鱼。
高溢价只会体现在帮公司“更上一层楼”上面。
如果你掂量一下自己,无非还是那三道板斧过一生,就别考虑在升职加薪、降维跳槽这些路上挣那么一点点加薪了。
老板思维
我们之前提到的“被动成长”,再拿四个字总结就是:打工思维。
殊不知,哪怕打工的时候,你自己也是一家公司。你的能力沉淀,就是你这家“个体户”的未来方向。
我通常所见,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女孩子,年轻的时候极度在意的是办公室里面的八卦、老板的训斥、各种东家西家的福利比较。
那就是一种格局的缺失。
如果一个人算一家公司的话,咱什么时候见过心眼过小、格局太低的公司取得过什么大成功的?
所以,打工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多做一点。对每一个递过来的业务,都用“自己是老板该怎么做”的角度去思考。
捅破50万年薪这个天花板,绝对不是从30岁才觉醒。
而是从你作为一个职场人亮相的那一天,就要积累、坚持、谋划的一件事。
请尽早开始吧。
大家对突破职场天花板有什么独到的看法吗?
欢迎下方留言交流哦!
也许下一个笑傲职场的人就是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维小维生素”(id:Weixiaowei6)